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珠海漁女背後不得不說的故事

发表于2014-07-31

與澳門壹河之隔的珠海香爐灣畔,靜靜矗立著壹尊巨型石刻雕塑,她領戴項鏈,身掮漁網,褲腳輕挽,雙手高高擎舉壹顆晶瑩璀璨的珍珠,微微低側著頭,似喜似羞,又似想著心事。她就是“珠海漁女”。


漁女圖

每天,她都吸引著數以萬計的海內外遊客。

 

然而,這些來自海內外的遊客乃之當地的珠海人,只知道漁女是珠海市的壹座地標性建築,但都不知道漁女背後有壹段真實而又感人的故事。

 

這段故事,只有“珠海漁女”雕塑創作者、中國著名雕塑家潘鶴本人知道。他說,漁女的故事永遠都是說不完、道不盡的。年僅九旬的他每當提起漁女,總有壹段刻骨銘心且揮之不去的情結。

 

在三十年代末,生於廣州、長在香港的潘鶴在香港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,情竇初開的他對朝夕相處的表妹有了好感,慢慢的產生了愛情。然而,熱愛藝術的他並不被表妹父母看好,認為學藝術是沒有前途的,極力反對兩人在壹起。但彼此惺惺相惜,感情反而更好了。


當時,中國戰亂不斷,由於戰爭需要,潘鶴離開了香港回到廣州參加革命。“當時到處打仗,海陸空都被日本封鎖,寫給表妹的信壹封都沒寄出去。”潘老回憶,“兩年後回到香港尋找表妹,但她已無蹤無影,問遍親戚都說不知道,從那時就失去表妹音訊。”執著的他卻從來沒有放棄尋找表妹的念頭,壹找就找了五十年。


從那時期,他憑著對表妹執著的情感和良好的印象,就把表妹的形象融入自己的雕塑藝術創作之中,幾乎他的每壹件作品,都有表妹的形象、容貌。

 

時隔半世紀,當他聽到表妹在加拿大的消息,想見表妹壹面的心願使他不顧生命危險,便從珠海香爐灣畔偷渡到澳門,前往加拿大,終於見到表妹,願望得以實現。“五十年後再次重逢,既欣喜又心酸,說了很多話。”潘老回憶,“那時各自都有家庭,住了幾天就話別了,但了卻了心中願望,無憾了。”

 

潘鶴回到中國後,更加潛心專研雕塑創作,表妹的形象成了他作品中的“真實寫照”。

1979年,他應珠海市委市政府的邀請,雕塑了如今聞名海內外的“珠海漁女”。潘鶴清了清嗓門,“當時決定用漁女為雕塑主題時,很自然就想到壹張熟悉的面孔,刻出來之後更有很多人說他像表妹,那並不是有意之舉,是情感的真實流露。”

 

潘鶴用對表妹真實的感情,雕塑了壹個像表妹形象的漁女。當時,當當地政府知道了潘鶴塑造“珠海漁女”的這段感人的故事後,便把香爐灣畔壹條55公裏長的沿海公路起名叫“情侶路”。從此,“珠海漁女”雕塑也就成為改革開放初期的標誌性建築,成為珠海城市的“地標”,也成為潘鶴壹生中美好的記憶之地。

 

 

发表于2014-07-31

樓主鎮樓

发表于2014-07-31

贊一個

发表于2014-07-31

一直不知道耶

发表于2014-07-31

上一页|1|
/1页